非時香菓是一種水果的名字,而且大多數的我們還都吃過。在距今約兩千年前,有位日本人遠渡重洋,將一種金黃色、香香的水果帶到日本,從那之後日本就有橘子了,經許多歲月的改良後,就成了今日的蜜柑啦。這次日文課的主題就是要向日文老師解釋御菓子的典故啦!
非時香菓的傳入日本的故事
就讓我們來看看,當年橘子來到日本的故事吧!這件事在「日本書紀(にほんしょき)」和「古事記(こじき)」兩本記載日本歷史的古書上,都有記載這段故事。
御菓子的故事發生在日本第十一代天皇,垂仁(すいにん)天皇還活著的時候。垂仁天皇因為生病的關係,於是命令田道間守(たじまもり)遠渡重洋,到常世國(とこよのくに)去尋找不老不死的仙丹妙藥。
常世國在哪呢?它是出現在日本神話裡的國度,在大海的彼方,是一個永久不變的不老不死、返老還童的烏托邦。
時機不對,太遲了…
田道間守歷經 10 年,最後終於找到了不老不死的靈菓,好不容易回到了日本,要獻給垂仁天皇時,卻發現天皇已經駕崩。
於是,田道間守到天皇的墳前,哭到一個不行。最後他獻上半數給皇后,另外一半則種在天皇的陵前,接著就跟隨天皇的腳步…結束了這一生。
目前認為奈良市的寶來山古墳是垂仁天皇的陵墓,傳說田道間守的墳墓也在那附近。
從橘子到蜜柑
據說,當初田道間守帶回來的橘子,一開始是種在今日和歌山縣海南市的橘本神社附近的「六本樹の丘」。該神社主要祭祀田道間守,並把他奉為橘子跟御菓子之神,每年的 10 月 10 日,橘本神社會舉辦「蜜柑祭」。
此外,每年的 4 月 3 日會舉行全國銘菓奉獻祭「菓子祭」,全日本各地的菓子製作者們會獻上自己的產品,祈求生意興隆。在 Youtube 上有菓子祭的影片…
另外,除了橘本神社,兵庫縣的中鳩神社也是祭祀田道間守的神社,在每年的 4 月的第三個星期日舉辦菓子祭和橘花祭(きっかさい)。
沒學過日文的人,看到御菓子(お菓子 = おかし),就字面上的理解八成會是水果,但實際去日本買東西的時候,卻會覺得奇怪,怎麼那些糖果餅乾都是放在「お菓子」的貨架上?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,這個詞的意思還真的是水果,是後來才變成糖果點心的意思,日本的叫做「和菓子」,國外的叫做「洋菓子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