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篇我與它偶遇的故事,喜歡這種偶然,也在追尋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有趣且值得思考的事情。偶爾我會在下午三點左右,搭著捷運到雙連站,出站後往寧夏夜市的方向走,到豆花莊,點一碗冰的花生豆花加芋圓。吃完之後,再隨意散步或是騎著腳踏車回北投。
上個月,從寧夏夜市散步到圓山捷運站的途中,偶然看到新開幕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,它的前身是原臺北北警察署。整修後的建築物看起來整潔乾淨,不過還是能感覺到這是棟有點歷史的地方,就順便進去走走看看。
遇見八十年前的森永牛奶糖
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裡面有許多八九十年前台灣的種種記錄,其中特別引起我注意是有關食品的廣告,順便也看一下以前的廣告文案有沒有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(職業病來著)。
看著看著,有個很眼熟的圖樣出現在我眼前,嗯!這不是那個風味絕佳的那個嗎?!只知道小時候就一直有這個糖果存在,但它到底問世多久倒是沒什麼在意過,基於這份好奇心,仔細看這份報紙的發行日期… 西元 1933 年,阿不是在我爸媽出生之前的年代嗎?
同時,也有個疑問「日本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?」
森永的起源故事
這個糖果至今已經 120 多歲了,也是森永最初的產品之一(開始推廣販賣的產品是白色棉花糖)。
森永的創始人是森永太一郎,一開始到美國去是想要做日本瓷器的生意,但進行的很不順利,就在感到心灰意冷的那個時刻,口袋裡有一顆焦糖,吃下它的太一郎突然被這甘甜的糖果給療癒了。在感受這份心情的同時,想著「要讓日本人也吃到這麼好吃的糖果!」
何時引進日本? 大約 300 年前,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。焦糖(caramel)是延伸自葡萄牙語的 caramelo,也就是糖果的意思。
太一郎在美國學到焦糖的作法之後,回日本創業,並於 1899 年開始販售,主要的客群是當時在日本橫濱的外國人和一些留學回國的日本人。
森永規模化的推手:松崎半三郎
如果只靠太一郎一個人,森永應該可是沒辦法發展成今日的規模。讓森永更上一層樓的人另一位關鍵人物是松崎半三郎,他原本是供應原料與機器設備給太一郎的供應商,在合作的過程中,太一郎覺得半三郎是位值得一起工作的夥伴,便熱情的邀請他一起打拼。
就如同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,起初不管太一郎如何的請託,半三郎就是不答應,然而,在太一郎兩年間棄而不捨的努力之後,他終於答應了,But,有三個條件:
- 各司其職:太一郎必需專注在產品的生產製造,經營則由半三郎負責
- 適時拓展:個人商店發展有侷限,要儘快發展成立股份有限公司
- 任人為才:員工任用不看家族背景與學經歷,只要是人才就可以任用
就算是放在今日,我想這三個條件依然是很值得參考,但不容易辦到的事情呢。
在地化改良
太一郎在美國學到的作法會用上許多奶油和牛奶,不過當年的日本人並不習慣這種濃厚乳(臭)味。還有,回到日本的太一郎很難做出與美國相同的品質。而這有許多因素導致,像是原料品質和氣候環境條件跟美國不一樣… 總總因素導致難以做出同樣高品質的糖果。
太一郎除了針對製作方法和配方著手改良,有些還沒辦法從根本解決的問題,就改採別的手段處理,像是為了衛生乾淨,就用蠟紙一粒一粒的將糖果給包裝起來。蠟紙擁有良好的耐水與抗潮的能力,很常應用在食品包裝上。
老闆,這糖怎麼賣!一粒 0.7 錢
早期的糖果不像現在有外盒或是袋子裝著,而是一粒一粒分開販售,直到 1908 年 7 月,散著賣,其實不太方便攜帶,之後就推出了馬口鐵製的外盒,裡面裝著 10 粒糖,一盒 10 錢。順帶一提,當年 1 粒要價 0.7 錢,也就是說扣掉糖果,外盒的價格是 3 錢,可能是這個盒子真的有點貴吧!這個包裝在當年似乎就沒有賣得很好。不過這樣的需求還是有的,因此後來紙盒製作的技術進步之後,便把馬口鐵製的外盒改成紙盒了,直到今天,我們依然維持這個樣貌呢。
不過話說回來,1 盒 10 錢,這是貴還是便宜呢?
一盒可以買一碗天丼!
明治 37 年,也就是西元 1904 年,一碗天丼要價 10 錢,換句話說,1 盒馬口鐵糖果的價值跟一碗天丼相當。如果是以現代的觀點來衡量,它和天丼之間又會什麼關係呢?
答案是 17.5 盒才能買 1 碗天丼!(詳見下表)
對多數現在的人台灣人來說,買 1 盒的代價並不會太高,但反過來看一百年前,真的不便宜呢!但從它最初的消費族群來看,好像也還好。
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的包裝設計,除了文字不一樣,從外觀看來,它們應該是一樣的產品,但如果只看價格的話卻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。撇開兩國之間的物價差異,實際成分可能也是影響其價格的原因吧!
至於吃起來有沒有差很多呢?等我下次去日本,再買回來比較看看。
6 月 10 日是森永牛奶糖日(ミルクキャラメルの日)
每年的 6 月 10 日是這個糖果的日子喔!(我也是看資料才知道)至於緣由是什麼呢?這就得先從它日文的名稱說起了。
起初森永這糖果的日文是「キャラメル」,也就是焦糖。直到 1913 年 6 月 10 日,森永在報紙上刊登 10 斤罐裝販售的廣告,在報這份報紙上,產品的名稱改為「ミルクキャラメル」,翻成中文是牛奶焦糖。從那之後,該產品的名字就一直是這樣子啦。
進廣告啦!
也許是這產品已經基本到不需要廣告的商品了吧,相關的影片實在是很少,不過還是有兩個影片可以觀賞。
https://youtu.be/j1fyn12NH5s
牛奶糖的參考資料
延伸閱讀